再看对于农民来说也很不利,因为他们盲目跑到城市,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只好卖掉衣服被褥等物,走上流浪的道路,那就更有意思了。
同时,中国社会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顽疾第三个公司叫谷歌,只花了7年。
那时,世界在猜测,是美国崛起,还是阿根廷崛起。但一百年前,起点是一样的,而且阿根廷这个国家资源很丰富,面积不到美国的一半,耕地面积竟然和美国相当。结果是,同样一片土地,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写过一本书,《谁来养活八亿中国人》,今天中国的十三亿人中,减肥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最大烦恼。今天,中国依然有很多领域需要市场化,也可以市场化。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
在临近竞选年的华盛顿,各路政客炒作中国话题的不在少数,但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改革资本市场以完善结构性缺陷温州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是2011年4月开始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也始于温州,这听上去有一点荒唐。深入历史的细节之中,我们容易察觉,美国的镀金时代与中国过去的三十多年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全球体系停止扩张甚至收缩的时候,任何真实世界中的再平衡,都将是一种零和博弈。这两个因素相互接 续,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诸多政治及社会约束条件之下,制造泡沫,推迟危机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最为理性的选 择。由于美国银行业还处于去杠杆化时期(美国银行业本身具备的约束机制),美国的定量宽松 所释放的货币更多地为新兴国家所吸收,这进一步助涨了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资产泡沫。
二战之后,美国主导下的全球体系经过了几波强劲的扩张。但2011年的中国所面对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体系的崩解 时代。
在反危机的短短两年之中,中国的货币扩张 已经创造了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而其吹出的资产泡沫也可能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几乎一致认定,现在该是其他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提供需 求,美国提供制造的时候了。其目的 只有一个:最大限度的维护政府在本国人民之中的政治合法性。但到此为 止,所谓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市场体系仍然只是半个全球体系。
换言之,没有刮骨疗毒式的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美国也许很难在二战之后一骑 绝尘,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的规则制定者。后者,就是许多人寄望甚殷的中国内需。一个是内部的自由化及市场化改革。这一魔咒,对于正在跃跃欲试的中国来说,尤其值得警惕。
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内部的路径依赖之外的另外一道魔咒。因为只有美国,才有能力提供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张的需 求来源。
这种情形与次贷危机之后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何其相似乃尔?显然,在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与这个体系的关联程度不是更加疏离,而是更为紧密了。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去哪里,但是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我们正在告别过去。
然而,我们或许很快就会知道,这个看上去十分迷人的内需不过是海量货币堆砌的海市蜃楼。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种隐约的启示:全球霸主的转移总是以旧体系的全面混乱以及新霸主一场深刻的内部危机作为先导的。但我们看到的种种证据已经显示,中国很有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中最终和最大的受 害者。1929年的美国与1989年的日本。就人口规模,内部市场、军事实力而言,二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市场体系新的发动机,几乎是命定的。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从2007年6000点的最高位迅即暴跌,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房地产牛市也显现终结迹象。
但是我们大致可以肯定,以次贷危机为起点,我们已经走入这样一种历史进程 之中,那就是:美国体系的扩张已经进入停滞甚至收缩期。这个炸弹爆破之时,即是体系寿终正寝 之际。
在次贷危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中,体 系内国家合力制造了更加巨大的泡沫。这固然让体系得以苟延残踹,但也在这个体系内放置了一颗更加具有毁灭性的定时炸弹。
在这里,我们已然看到了一个规模更加巨大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前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遭遇一场重大调整的明确迹象。
为此,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做好准备。以这样一种视角理解,美国的大萧条就不再单单只是一次危 机,而是人类理性精神对动物精神在经济上和商业上的一次彻底的自我清算。道理相当简单,没有一场深刻的危机,是很难清除旧有增长模式中根深蒂固的积弊的 ,正如股票市场一样,不经历一次伤筋动骨的调整,是很难出现一个真正的牛市的。相反,从 一个更加长程的历史角度观察,这些特殊因素在未来很有可能构成中国经济一个沉重的负资产。
在GDP超越日本之后,中国作为新霸权的候选者几乎已是众望所归,毫无悬念。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中国历史时 钟更像是停留在1929年的美国,而不是1989年的日本。
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过是这个浪潮中的一支而已。这就像给中国经济灌进了一大瓶茅台,劲头固然十足,但神志却多少有些恍惚。
每年光支付的利息就相当于全美医疗保 险开支。非常有趣的是,在1929年美国大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出于对当时英国主导的全球体系的依赖,也曾经极力的帮助英国,以全力维持体 系的完好。
日本就是一个鲜明的历史案例。至此,美国体系原来的动力结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体系进一步扩张的需要。虽然体系内各民族国家之间以及他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但美国需求始终是这一 体系扩张的主要动力。的确,从两个经济体的结构以及发展阶段而言,当年的日本的确与目前中国有诸多雷同之处。
对于这一格局(这可能才是隐藏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不为人 知的真正秘密),中国极其现实主义的管理者们显得格外清醒。回溯 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萧条虽然不是美国成为全球新中心的充分条件,但却有可能是一个必要条件。
其目的就是对过往不当投资以及人群中固有的动物精神的一种自我清算。随之而来的,是一次令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大萧条。
当达沃斯的那些巨头们还在高谈阔论着他们如何拯救了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场巨大的海啸已经 在他们的脚下酝酿。这一点我们显然无法判断。
文章发布:2025-04-05 14:11:41
本文链接: http://gr1jf.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44867/292.html
评论列表
意思是说,速度越快,效益越好,税收越多。
索嘎